【现当代文学】二十年代新诗概论
- 知识点概要
- 新诗的诞生:以晚清时期的诗界革命作为开端,对于诗歌的发展方向以及诗歌的特征做出了深入的思考。
- 尝试中的新诗:胡适等人从理论以及创作实践方面,突破了旧体诗歌的一贯的模式规范,打破了格律的束缚,却又在一定程度上固步自封。
- 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以郭沫若的《女神》作为开端,小诗体的产生,以及冯至等人的创作,开启了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
- 新诗的“规范化”:前期新月派提出了诗歌“三美”的规范性特征。
- “纯诗”的提出与早期象征派诗歌: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一系列诗歌创作。
- 早期无产阶级诗歌。
- 结合作品理解
- 晚清时期的理论建树:黄遵宪在《人境庐诗草》序言中提出“我手写我口”,梁启超的《晚清两大家诗钞》倡导了诗歌的解放。
- 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八事”的主张,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新诗创作方面,胡适创作了新诗《朋友》,以《尝试集》作为突破传统旧格律诗歌的开端,刘半农的《人力车夫》与胡适的《人力车夫》,表现了对于底层人民生活的关怀,沈尹默的《三弦》《月夜》,是突破传统格律的重要创作。
- 郭沫若的《女神之再生》《凤凰涅槃》是时代精神的重要表现。冰心、宗白华的小诗,以三言两语表现感悟与生命哲理。
- 前期新月派,闻一多、徐志摩提出了“三美”的主张,闻一多创作了《云游》《爱的灵感》,闻一多有作品《忆菊》《发现》《死水》,充分表现了音乐美、绘画美与建筑美。
- 早期象征派诗歌,李金发以代表作《弃妇》,为早期诗歌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思维的跳跃,灵活的同感,丰富的比喻与象征,以及比喻背后所隐含的主观情感,是“纯诗”的创作成为可能。
- 蒋光慈的《红笑》表现了革命理想,《新梦》中表现了理想的政治乌托邦,早期无产阶级诗歌为三十年代政治与文学的接轨创造了理论和实践的条件。
- 加深印象
- 小诗体:小诗是一种即兴式的短诗,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兴,寄寓一种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小诗的出现,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于诗歌形式的多方面的探索的努力,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捕捉自己内心世界微妙感情与感受的努力。小诗短小的篇幅中包含着广阔的空间,这典型地表现了小诗对丰富新诗艺术表现力的贡献,而从外部客观世界的描绘转向内心感受、感觉的表现,自由诗体的句法与章法的趋于简约化,这些在新诗的发展史上都具有过渡性的意义。
- 《女神》:是郭沫若1921年8月出版的第一部新诗集,除了序诗外共收入56首诗,集中地表现了作者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代表作有《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
本站遵循CC协议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转载请注明来自:一往文学-8年专注文学考研
- 下一篇: 【现当代文学】郭沫若的新诗《女神》创作特征
- 上一篇: 【外国文学】《哈姆雷特》的基本特征
相关推荐
- 西北师范大学2011-2015年中国古代文学报考人数统计
- Posted on 05月11日
- 纯干货!二战华东师大古代文学考研,学姐万字经验贴分享
- Posted on 03月10日
- 【古代文学】司马相如与《子虚赋》《上林赋》
- Posted on 06月21日
- 【古代文学】唐代科举与文学
- Posted on 0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