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郭沫若的新诗《女神》创作特征
- 知识点概论
- 郭沫若创作的《女神》作为一部新诗集,表现了独特的个人与民族精神,其抒情主人公形象分别表现为“洪荒的大我”以及“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 《女神》中具有状况而奇异的艺术想象和形象体系,并建立在泛神论的基础上。
- 《女神》具有高度的浪漫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以及独特的时代精神。
- 结合作品分析
- 开辟洪荒的大我,如在《凤凰涅槃》中的凤凰,象征着民族的新生。“凤凰更生歌”以热诚、和谐的欢唱预示着生动、自由、华美的民族振兴新时期的到来。这个为时代再造的中华民族的崭新形象在《女神》中第一次得到充分的艺术表现。所谓的“大我”表现的是古老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种崭新的精神。表现一种不妥协的民族精神。
- “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表现为诗人的个性与灵魂的真相袒露。《女神》中“我”对于理想的热烈追求,面向世界的眼光,都真实地反映了郭沫若热情奔放,胸襟开阔乐观的个性。《女神》体现了诗人在美学追求中的内在矛盾。既极力标举“自由创造”,有陶醉于“天人合一”的境界中。
- 《女神》中艺术想象力和形象体系建筑在“泛神论”的思想基础上。具有壮阔性,把整个大自然都作为自己的抒写对象,而居于中心位置的是太阳、地球、海洋的形象。同时也具有奇异性,在《地球,我的母亲》中,大自然被充分地人化,地球成为了有生命的母体,“雷霆是你呼吸的声威,雷雨是你血液的飞腾。”
- 《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具有飞动性,诗人把宇宙世界看作是一个不断进化更新的过程,从宇宙万物看到了“动的精神”和创造的“力”,赋予他的形象以飞动的色彩,《光海》中“无限的大自然……到处都是生命的光波”“山在那儿燃烧,银在波中舞蹈”。
- 《女神》的浪漫主义精神表现在描写崇高壮美的事物,如《地球,我的母亲》、《晨安》中的国际精神。同时体现在对自我的颂扬和对于个性解放的讴歌,展现一个伟大的“自我”形象,表现一种反抗、破坏和创造精神。《湘累》中的屈原,《棠棣之华》中的聂莹和聂玫,都作为叛逆者的存在而出现。女娲补天、屈原的故事等等作为原型与题材出现在诗歌中,增加了浪漫主义色彩。
- 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在《炉中煤》《晨安》《凤凰涅槃》中体现出来。在《凤凰涅槃》中,凤凰的形象,是五四时期伟大祖国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勇敢地创造光明和理想,追求自由的世界和人生。
- 加深印象
- 郭沫若将“五四”新诗运动的“诗体解放”推向了极致,创造了自由体诗歌的艺术形式,每首诗歌的节数,诗节的行数,每一行的字数都不固定,押韵没有统一的规律,但在每一首诗中,却要求格律的某种统一。
- 诗歌的抒情本质与诗的个性化得到了充分地重视与发挥,奇特大胆的想象让诗歌的翅膀真正飞腾,使人们更加重视诗歌本身的艺术规律。
本站遵循CC协议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转载请注明来自:一往文学-8年专注文学考研
- 下一篇: 同济大学现当代考研,双非三跨考第一,学姐赢在哪里?
- 上一篇: 【现当代文学】二十年代新诗概论
相关推荐
- 考浙江大学文艺学,跟着学姐这篇5000字的经验走就够了
- Posted on 05月23日
- 2015年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 Posted on 05月30日
- 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 Posted on 05月21日
- 2015年吉林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
- Posted on 0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