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卢梭作品及《新爱洛伊斯》的基本特征
知识点提炼:
-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启蒙运动激进民主派的代表,其文学创作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导,被称之为“浪漫主义之父”。
- 卢梭作品有着很强的政治倾向性,哲学思辨气息浓厚,他提出了著名的“返归自然”的主张,认为私有制使人在物质层面进步,道德水准下滑,社会文明逐渐玷污了人性本身的自然与纯真。卢梭指出,人性应向自然、理性的方向发展,“原始状态的人是自然的”,回归到人的“自然状态”,即未受社会文明污染的天真状态。他进而批判社会弊端,抨击封建制度与教廷教会,否定社会文明的罪恶面。卢梭是一位超前的哲人,他发现了“自然”与“文明”之间悖反的关系,指出社会文明对人的“异化”。
- 卢梭在返归自然的思想指导下,突破了古典主义和多数启蒙作家的理性,讴歌大自然,把千姿百态的自然景物写进作品,大大开拓了人们的审美视野;他赞美自我品格,对人性进行深入挖掘,坦诚描写自我,大胆寻求自我,这在他的《忏悔录》中尤为突出;卢梭的作品充满激情,感情色彩浓烈,而且他能将情感融入于冷静的理性思考中,此外,他经常用定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具有演说家的风格。
结合作品分析特征:
卢梭的书信体小说《新爱洛伊斯》被誉为18世纪最重要的小说。书名借自12世纪少女爱洛伊斯和她的老师阿贝拉尔的爱情悲剧,小说的女主人公朱丽也与她的老师圣普乐相恋而未能如愿。这是一部描写爱情悲剧的小说,但它实际上超越了对爱情的描写,表现了要求人性解放、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体现作者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
- 小说描写并歌颂了爱情,唱响了反封建的主题。卢梭冲击了古典主义压抑情感、宣扬理性的思想,转而歌颂爱情,将爱情描绘成纯洁、崇高的感情,通过描写主人公追求合乎人性的爱情而经受的折磨与痛苦,揭露了“社会道德”对自然人性的扼杀,谴责了非人道的封建观念。
- 作品描写并赞颂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在小说中,卢梭描绘日内瓦湖的美丽风景与乡村生活场景,并将其与腐朽堕落的城市生活对立,展现大自然的美丽和平静乡村生活对人们身心的积极影响。
- 卢梭披露了自己有关教育、文艺和社会平等的民主主义思想。小说借人物有感而发或长篇议论,将作家的观点杂然并存,扩大了小说的社会容量,深化了对朱丽和圣普乐爱情悲剧之社会根源的揭露与批判。
- 《新爱洛伊斯》是18世纪启蒙文学的代表,同时开启了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的先河,作品充满激烈的感情,以大自然作为描写对象,采用情景交融的方式予以再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总之,这是一部承上启下的杰作。
加深印象:
卢梭是启蒙运动中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主将,他的《社会契约论》成为法国大革命时革命者的思想武器,“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者的有力口号。此外,卢梭的思想涉及教育、哲学、音乐、美术等多方面,是名副其实的“百科全书”式思想家。在文学方面,他所开启的“返归自然”的思想成为18世纪之后欧洲文学重点探讨的主题,诸如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系列、D·H·劳伦斯的作品,都在某些程度上反映了人与自然、自然与文明的对立。
本站遵循CC协议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转载请注明来自:一往文学-8年专注文学考研
- 下一篇: 【外国文学】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基本特征
- 上一篇: 【古代文论】西汉学者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
相关推荐
- 南京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学长:考研除了运气,更重要的是能力
- Posted on 05月31日
- 安徽大学古代文学考研学姐万字经验:从普通本科院校飙到211、双一流,我整整用了230天
- Posted on 03月11日
- 2015年浙江大学中文专业招生目录
- Posted on 03月10日
- 【古代文学】《淮南子》
- Posted on 0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