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文赋》——文论史上第一篇创作论
知识点概要
晋代陆机的《文赋》是中国古代文论史上重要理论著作,对文学创作理论研究具有开拓性的意义。《文赋》原文经由南朝梁萧统将《文赋》收进了《昭明文选》,流传至今。全文紧紧围绕着“物——意——物”三者关系展开论述,以所谓为文之“用心”和“作文厉害之所由”为讨论的中心课题。
具体分析
陆机在序文中提出了“意不称物,文不逮意”,也就是文、意、物三者的矛盾。一篇作品要求“意”能够正确的反映“物”,“文”能够完善的表达“意”,这是创作中要解决的根本问题。陆机企图通过总结直接和间接的写作经验来探索其中的规律。《文赋》全篇就是围绕这个中心论题展开论述的。
陆机从分析创作过程落笔。第一阶段,创作前的准备,包括生活的准备“伫中区以玄览”和学养的准备“颐情志于典坟”。第二阶段是核心部分,艺术构思。即从“其始也”到“抚四海于一瞬”。构思时要排除干扰、虚静专一,至关重要的是发挥想象力,使情和物在头脑中逐渐清晰和活跃起来。第三阶段就该考虑谋篇布局与艺术传达,即从“然后选义按部”到“或含毫而邈然”所述。整个创作过程是从无到有的精神劳动,所谓“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最后臻于“言恢之而弥广,思按之而愈深”,即文和意都比较完美的境界。
在文学作品中,内容和形式是必然联系在一起的。陆机肯定创作中“辞条”与“文律”的存在,认为文学创作是有规律可循的,但不能把“辞条”与“文律”视为僵死不变的教条,他主张有规矩方圆而不拘于规矩方圆,遵循艺术法度而又不为法度所囿,这既是陆机艺术方法论的基本思想。
陆机论艺术构思与写作技巧,相当强调文学创作的独创性。这里的独创性,既指辞章,又关乎意境。而这种独创性的获得,一方面有赖于作者自身孜孜不倦地追求,同时也不废弃向前人学习和借鉴。模拟古人用功之法,经由模拟而掌握一定的形式技巧,然后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内容与形式统一,一步步走向独创。
加深印象
陆机在《文赋》中提出了“赋体物而浏亮”的观点,成为辞赋理论中影响深远的观点,同时,他的辞赋创作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部分,在魏晋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文赋》本身也是以骈赋形式创作的,说明陆机对赋这一形式体制要求严谨的文体的掌握运用水平相当高。
现代学者对《文赋》关注程度很高,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对《文赋》也有所论述,对题目解读为“《文赋》非赋文也,乃赋作文也”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观点,例如对警策之句不是惊人语的看法,就是对前人普遍观点的反驳。陆机关注的“文”、“意”、“物”三者之间的关系,钱先生不仅在《管锥编》,也在《谈艺录》中重点探讨了。
- 下一篇: 【古代文学】汉代文学概述
- 上一篇: 【古代文学】先秦诸子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相关推荐
- 2012-2015年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
- Posted on 05月28日
- 南开大学文学院基本情况介绍
- Posted on 02月04日
- 2007年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文学基础)考研真题
- Posted on 07月24日
- 2015年浙江大学中文专业招生目录
- Posted on 0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