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巴金前后期创作的对比
- 知识点概论
- 创作前期的一系列小说,主要表现在洋溢的青春与革命精神,革命精神的继承以及对于封建就是家族的反叛。
- 巴金在创作中后期,由激情洋溢的青年的反抗转变为深刻冷静的反思。
- 结合作品分析
- 巴金小说创作的前期,青春与革命精神表现在《灭亡》的主人公杜大心是一个病态却真诚的革命者,他目睹了官员的车撞人后扬长而去,饥饿的孩子因为偷了一根萝卜而遭到毒打,杜大心自觉人生的每一道门都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因而放弃追求个人的爱而投入工作,追随者的牺牲使他心怀愧疚,因此以刺杀官员的方式牺牲,作者隐喻了把个人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官僚的灭亡,与革命先驱牺牲灭亡的双重性,而最后以官僚的轻伤与杜大心的死亡作对比,表现个人主义牺牲的无辜,在病态中见正义,毫不妥协中见虚无。
- 创作前期,对于革命精神的传承表现在如《新生》中,李冷以日记的形式,写了在杜大心的感召之下一群人的革命。
- 《家》中以激烈饱满的热情,对封建的旧式家族结构给予了批判。
- 在创作中后期,《憩园》通过杨姚两家的命运展现了旧家族制度的另一个侧面,祖先的财产成为后辈的枷锁,使其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无论怎样性格的人,如果不突破这种束缚,都会成为如杨梦痴一类“败家子”的形象。杨梦痴作为拥有祖先财产的纨绔子弟,念于享乐,失去了为夫为父的资格,而姚国栋非但没有以此为戒,反而溺爱与纵容儿子走向了相同的道路。
- 创作后期的《第四病室》以有限的空间反映了中国的半壁江山,将中国的一系列社会现象反应在有限的空间之中,金钱的权威高于人的性命,断臂的员工受了风寒因无钱购买特效药而死亡,患梅毒的父亲治病使儿子负债累累,临死还要让儿子为其购买坟地,富人嘲笑病痛的穷人并欣赏他们的死亡。
- 创作后期的《寒夜》,以知识分子汪文宣与曾树生追求恋爱自由组建现代家庭模式却受到了时代的冲击,作者借此表明,单是家庭模式的转变并不能带来高枕无忧的幸福,家庭模式是受到社会制度笼罩的。
- 加深印象
在巴金的创作中,“梦”作为小说情节中的隐喻性因素,出现在多部小说之中,寓意深刻,引人深思。主要意义在于:
- 以梦作为说教:《新生》中李冷牺牲之前梦到母亲教导自己以母子之爱来爱他人,给了李冷以反抗现实的勇气。
- 将梦与现实交织:《家》中高觉慧梦见鸣凤将自己驱逐到了波涛之中,具有时代感。
- 梦是对于现实的反映:《憩园》中黎先生的梦反映了对于姚太太的爱慕,对寒儿的同情,以及挽救杨梦痴的急切心理。
- 传统心理结构的反映:《寒夜》中汪文宣梦见在火中不顾妻子的呼喊而救出了母亲,隐含着恋母的情节。
本站遵循CC协议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转载请注明来自:一往文学-8年专注文学考研
- 下一篇: 【古代文学】《淮南子》
- 上一篇: 【外国文学】雨果的小说创作特点
相关推荐
- 新鲜出炉的陕西师范古代文学考研学姐经验贴
- Posted on 03月08日
- 用9500字总结成绩由330飙升至413,专业第1的经验——河南大学古代文学考研
- Posted on 03月10日
- 【现当代文学】鲁迅《故事新编》创作特征
- Posted on 05月31日
- 【古代文论】《乐记》中的文艺思想
- Posted on 0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