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诗歌评论专著《诗品》
知识点概要
南朝梁代钟嵘所著的《诗品》,又名《诗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评论专著。它系统评论了汉魏以迄南朝的一百二十多位五言诗作者,指出其特色和优缺点,分为上、中、下三品。
特征分析
汉末建安时代以后,文人写作五言诗的风气盛行,五言诗这一样式在诗坛占据了主要地位。在这段时期内,由于政治上九品中正制的推行,品藻人物、区分等第的风气也颇为流行,并从人的德行才能评论扩展到文艺领域,在绘画、书法,弈棋等方面,分别产生了《古画品录》、《书品》、《棋品》等专篇。钟嵘的《诗品》就是在这种时代风气下诞生的。
《诗品》共分三卷,评论自汉至梁的五言诗作者一百二十二人。其中上品十二人(内汉代“古诗"作者为无名氏),列在上巻;中品三十九人,列在中卷;下品七十二人,列在下卷。各品中前后次序,按作者年代前后排列。只品评已逝作者,存活者不予论列。对比较重要的诗人,是一人专论;对次要作者,则往往两人或数人合论。
上中下三卷前各有序文一篇,后人把它们全部移置全书之首,称为《诗品序》或《总论》。《诗品序》内容颇为丰富,论述了五言诗的历史发展,诗歌的产生、功能和表现手法;说明了诗品的体例、特色;批评了南朝诗歌多用典故、崇尚声律的风气等等。读钟嵘《诗品》,必须把序文和正文配合起来否,始能解其全貌。
钟嶸在《诗品序》里提出了“诗有三义”之说并对“三义”作了很有新意的解释,他说:“故诗有三义焉:一日兴,二日比,三日赋”。钟嵘对“三义”的具体解释是:“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钟嵘所说的“兴”,就是要诗言约而意丰,言外有丰厚的意韵,即有言外之意,韵外之旨。“比”,就是通过写景叙事来比喻寄托诗人内心的情志;“赋”,就是对事物进行直接的陈述和描写,但写物时要用蕴含有寓意的语言。
加深印象
钟嶸对“兴”、“比”、“赋”的解释比传统的解释有所发展,绕有新意,他把“兴”放在第一位,是为了突出诗歌的艺术思维特征;对“比”、“赋”的解释,也说明他注意到了诗歌抒情志、假物取象、富有滋味的审美特征。钟嵘还认为要综合运用这“三义”,不能偏于一种。他说:“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辞质。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就是说,如果只用比兴,作品就会过于深奥隐晦;如果只用赋体,那又会使作品过于浅露直白,只有综合斟酌运用“三义”,并且以风力为骨干,以丹彩为润饰,才能创作出“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最有“滋味”的作品。
- 下一篇: 【外国文学】雨果的诗歌创作
- 上一篇: 【古代文学】《淮南子》
相关推荐
- 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古代文学学姐考研经验分享
- Posted on 02月22日
- 【现当代文学】巴金前后期创作的对比
- Posted on 06月17日
- 厦门大学考研经验和时间安排,学姐初试、复试、总分均考第一就是靠它!
- Posted on 08月21日
- 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办法
- Posted on 0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