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曹禺话剧中的女性悲剧
知识点概论
- 从繁漪、侍萍、四凤到陈白露、翠喜、小东西,再到愫方、瑞贞以及瑞珏,曹禺勾勒了一幅完整的女性画卷,她们或是反抗而死亡,或是压抑而泯灭,又或是思想开化而出走,其命运都或多或少地带有一种悲剧色彩。
- 悲剧的主客观原因,来自于封建性的压抑,金钱腐蚀下现代社会的环境,也不乏女性自身的性格因素。
- 女性对于悲剧命运的态度,有反抗,有反抗未遂,也有对于命运逆来顺受的女性形象。
- 其悲剧命运都是相同的,并且不可避免的。
- 作者对于经历悲剧命运女性的形象,既有赞扬,也不乏深切的同情。
结合作品分析
- 悲剧的客观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封建性对于人性的压抑,繁漪的悲剧来自封建家庭制度下周朴园的精神压抑,侍萍的悲剧来自于封建等级制度带来的悲剧命运,愫方由于生活在封建家族而逆来顺受,瑞珏也由于封建家族中的封建婚姻而走向死亡。另一方面,来自于金钱腐蚀下的现代社会环境,混入上层社会的陈白露以出卖自己的青春换来物质的富足,却带来了永久的精神上的堕落,下层社会翠喜、小东西难逃被欺凌的厄运,
- 悲剧的主观原因多来自于女性性格原因,如繁漪的悲剧一部分来自于繁漪精神受到压抑而异化,陈白露在阶层分化的社会难能自持,逆来顺受的女性以沉默来接受悲剧命运。
- 女性对于自身悲剧命运的态度也各有不同,反抗者如繁漪同封建家族制度同归于尽,却走向了精神崩溃的维度,陈白露以自杀作为自我的觉醒与对于世界的反抗,愫方,瑞贞的出走是对于封建家庭的挑战。反抗未遂者如翠西、小东西,在社会的底层饱受凌辱,小东西最终也难逃被侮辱的命运,最终的悬梁自尽也许是一种反抗,但这种反抗仍然是沉默并且无力的。逆来顺受者如侍萍被逐出周家之后无意反抗,只求安稳,未出走的愫方也只是默默地把爱给曾文清,瑞珏在封建婚姻中深沉地爱着觉新。
- 女性面对悲剧命运,一部分人走向了死亡,一部分人精神崩溃,另一部分,如愫方与瑞贞,因精神的升华而出走。
- 作者对于经历悲剧命运的女性的态度,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作者对于反抗者、爱的奉献者以及灵魂境界升华者持以高度的赞扬态度,同时对于受到抑制而牺牲的女性则表现出深切的同情。
加深印象
曹禺在戏剧创作中的发展与探索:从《雷雨》的紧张激烈、激荡郁愤,到《北京人》的忧郁而明朗、平淡而深沉,曹禺一方面保持着戏剧风格中属于他个人所有的一贯稳定的特质,一方面有发展了自己的戏剧艺术与特色。
曹禺戏剧创作的整体特征:悲剧性的人物性格与戏剧风格;激烈的戏剧冲突,刻画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潜台词以及抒情性特征。
本站遵循CC协议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转载请注明来自:一往文学-8年专注文学考研
- 下一篇: 【古代文学】五言之冠冕——《古诗十九首》
- 上一篇: 【外国文学】麦尔维尔小说特点
相关推荐
- 【外国文学】福楼拜的创作特点
- Posted on 08月15日
- 考北京语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课120、143,学姐告诉你是什么样的体验
- Posted on 05月28日
- 四川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等专业高分复习经验
- Posted on 08月07日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学科介绍
- Posted on 05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