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路翎的创作特色
- 知识点概论
- 路翎作为四十年代的重要作家之一,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文学创作上,都强调心理描写的重要性,极大限度地表现人内心的矛盾与张力。
- 路领的创作追求原始力量的美,甚至面对人物塑造时并不善于在形象方面做出精雕细琢,而是着力表现人物的原始与粗犷。
- 结合作品分析
- 心理描写:以心理细节的刻画最为突出,主观融入客观,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卸煤台下》写了以许小东为代表的卑微人物求得生存权的艰难以及最终的悲剧命运。表现对于贫困的人们而言,生活最大的悲剧莫过于一口破旧了的铁锅。《初雪》中以一辆车作为空间,以一旅程为时间限度,表现了援朝战士对于当地人们的爱,对自己悲苦童年的回忆以及对祖国的美好祈愿。《洼地上的战役》表现士兵因纪律而放下儿女私情,并将其转化为祖国大爱挥血战场,是一场内心与现实的双重战役。
- 表现人物原始的力:《饥饿的郭素娥》中的女主人公郭素娥在肉体上的饥饿以及精神折磨的双重煎熬下执着而又无望地寻觅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发出了“还有谁能救我这样的一个女人”,最终无可奈何也无法避免地走向了死亡的悲剧,她的反抗带着原始的力和精神,是出自内心又不顾一切的反抗。
- 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描写:《财主底儿女们》讲一个大家庭的破灭,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以及上海政治历史的风云变幻容纳其中,知识分子蒋纯祖的心理成长表现得尤为突出,他跟随蒋少祖接受先进的思想,又超越蒋少祖,提出“青春是壮阔的”,他提出了贴近农民的口号,却由于个人心理的膨胀走向了狭隘的道路,直到死前才幡然悔悟。
- 农民中奴才式性格的人物:如《罗大斗底一生》中,罗大斗在母亲的责骂中学会了怯懦,又在父亲的鸦片灯前学会了谎言与欺骗,他的理想是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而他的目的则是可以打骂他人,他屈膝于强者,又向弱者耍横,被黑暗所吞没的同时又亲手制造着黑暗,连爱情也要带着蛮力的欺压与被欺压的色彩,在结尾罗大斗临死前的“吃人”的幻想,则是对这个乡社的深刻批判。
- 精神奴役的痛苦与反抗,《王炳权底道路》中残酷地讲一个漂泊归来的工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梦破灭,同时也表现了流浪汉农民与传统农民所不同的宽容在于,能够背负着伤痛去寻找新的出路,而在《燃烧的荒地》中,张老三最后的反抗则是对于精神奴役所作出的有力抗争。
- 加深印象
- 路翎在文学理论上提倡“心灵辩证法”,而在文学创作的实绩上也以一系列作品做出了例证。
- 路翎的文学创作价值,在于其创作主旨的多样性,表现了受到社会多重重压的各种底层人民的艰难生活,但在艺术创作风格方面,也有悲喜交加的艺术风格,潜意识的描写和现代主义关系的思考,语言方面多运用复合句和欧化的语言。
本站遵循CC协议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转载请注明来自:一往文学-文学考研真的可以很简单
- 下一篇: 【现当代文学】赵树理的创作特征
- 上一篇: 【外国文学】《呼啸山庄》的创作特点
相关推荐
- 2019上海财经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第一名学姐经验分享 & 免费公开课
- Posted on 05月27日
- 2015年浙江大学中文专业招生目录
- Posted on 03月10日
- 万字长文经验贴,给2020年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的你
- Posted on 03月09日
- 2015年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 Posted on 0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