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初唐宫廷诗风
知识点概述
初唐时期的诗歌创作场合仍以宫廷为主,并有相应的宫廷文人集团,代表作家有杨师道、李百药、上官仪、文章四友、沈宋等。尽管统治者对重声辞的南朝文学与重气质的北朝文学怀有“各取所短,合其两长”(《隋书·文学传序》)的希冀,但具体实践则不尽人意。内容上,多为应制奉和、歌功颂德的台阁体;形式上,逐渐倾向于摭拾与摹拟六朝声律,从而促进了律诗体制的完成。
特征分析
- 太宗朝:杨师道,李百药,虞世南,许敬宗。太宗本人的作品,绮丽和气质两种风格并存,但存在生而未化的弊病;相比之下,杨师道与李百药较好地融合了南北诗风。至于虞世南和许敬宗,其作品素材多取自《北堂书钞》《艺文类聚》等类书,这种碎片化的拼合难免违背创作规律,自然也出不了好诗。
- 高宗朝:上官仪。上官仪创造了以“绮错婉媚”著称的“上官体”(又称“龙朔体”)。其诗作摆脱了查询类书的旧习而直接于大自然汲取养料,且遵循“六对”“八对”的声韵原则。如《早春桂林殿应诏》中有“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句,属对精工,浑然天成,展现了在体物状貌方面的纯熟技巧。总言之,上官仪是继杨、李等人后宫廷诗人的典范,对后来的“文章四友”和沈、宋亦有启迪,上官仪的贡献在于体制的创新,题材方面依然局限,也存在“争构纤微”的弊病。
- 武后时期:李峤、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四友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被后世称为“律诗正宗”,尤擅五律。如《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有名句“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此诗被誉为“初唐五言律第一”。
- 中宗:沈佺期和宋之问。沈宋二人的贡献在于完成了律诗体制,扩大了律诗影响。他们一方面完全避免了五律的拗涩之病,另一方面又将七律从七言歌行中脱胎出来。宋之问《题大庾岭》、沈佺期《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等作品,在体式上可谓炉火纯青。因而,沈宋以后,有“神龙以还,卓然成调”的美誉。
加深印象
可以发现,初唐宫廷诗歌在理论与实践上呈现鲜明的二律悖反。换句话说,尽管统治者想要融合南北文风,但整体上依然以南方文风主导。这与南北朝文学一直以来不对等的权重、艺术成就的不均衡等都有联系。
初唐宫廷诗在题材内容上有贵族化和宫廷化倾向,在形式技巧上则有显著的提升。一方面,其完成了律诗“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任务,“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使得古、近体诗有了明确的界限,可谓“词章改革之大机”(《诗薮》)。另一方面,此时还出现了宇文所安《初唐诗》所谓“点题、展开、反应”的“三部式”,也可算作对创作范式的一种探索。
总之,虽然整体成就不算高,但初唐宫廷应制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盛唐的个人应景诗,进而激发了隐逸、山水等题材的作品。因而,盛唐诗歌既是对初唐诗歌的反叛,也是对初唐诗歌的默默继承。
本站遵循CC协议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转载请注明来自:一往文学-8年专注文学考研
- 下一篇: 【古代文论】黄庭坚的文艺思想
- 上一篇: 【外国文学】《包法利夫人》的创作特点
相关推荐
- 【现当代文学】茅盾的《子夜》艺术特征
- Posted on 06月06日
- 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导师信息
- Posted on 02月07日
- 读完学姐这篇经验贴,好想去考个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专业研究生!
- Posted on 03月08日
- 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中国古代文学考研初试、复试参考书目
- Posted on 11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