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文化小说与寻根小说
知识点提要
- 文化小说:可分为乡土文化小说、文化寻根小说、市井文化小说
- 寻根小说:1984年韩少功、阿城讨论文学寻根的意识和思想,1985韩少功发表了《文学的根》,正式提出了文学寻根的问题,寻根文学就此登上了舞台。
具体展开
文化小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乡土文化小说。侧重于乡土生活中的乡土性与文化性,通过对乡土风情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想境界。代表作品有汪曾祺的《大淖记事》、《受戒》等。
汪曾棋专注于短篇小说,大多取材于家乡江苏高邮乡镇的生活旧事,以童年少年时的记忆为创作灵感的突破口。在诸多作品中最受称道,最受评论界关注,也是最具美质的,是那些展现地域风情、描绘乡镇风俗民情的篇章,堪称”诗化风情小说”。
第二类是文化寻根小说。这类小说大都是中外多种合力的结果,在审视民族文化的同时引入西方现代文化,代表作家作品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三王”系列。
第三类是市井文化小说,包括陆文夫的姑苏风味小说、邓友梅的京味小说,冯骥才的津门文化小说、刘心武的京味都市小说等。
寻根小说
1984年12月,一批青年作家、评论家在杭州举行了一次题为“新时期文学:顾与预测”的文学研讨会,韩少功在会上发表了《文学的“根”》一文,公开提出文学的“寻根”问题,被视为寻根文学运动的宣言,随后郑义发表《我的根》、李杭育发表《理理我们的“根”》、阿城发表《文化制约着人类》,这些文章将“文化寻根小说”作为一种自觉的文学思潮正式推出。
出现原因:
- 随着反思的深化,产生了危机感,反思深入之后,寻根作家们就意识到,传统积淀下来的文化心。对于现实人们的文化和思想是是有巨大的作用。
- 国外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成功寻根小说的思想就逐渐兴起,反思和回归传统文化,寻找传统和现在的关系。
- 新一代作家需要寻找自己的言说空间,来确立自己的一个地位。
艺术形式:
1.文化批判性:韩少功,贾平凹,王安忆以作品的启蒙意义为追求,宣扬理性精神,揭露落后文化心理,有某种批判国民性的倾向。
2.文化认同性:阿城的《棋王》,张承志的《黑骏马》他们就是发掘传统文化当中的一个优良的因素,对此进行表现和放大,《棋王》就是对道教人生哲学的宣扬
3.原始迷恋性
莫言的《红高粱》就是崇尚原始的自觉的生命意识和文化意识。在原始蛮荒的大自然和古老的文化当中进行文化寻根,把原始的血液都输入现代民俗的机体之中。
加深印象
1. 与乡土小说不同,“寻根文学"并非是对民族传统的回归,它立足于民族内在生命的再生,试图挖掘出更为深沉的文化反思,以求批判和祛除中国传统文化中消极的因素,从而寻找到中华民族文化之“根”,生存和发展之“根”;另一方面理论和创新并行也是寻根小说思潮的特有现象。
2.一方面,“寻根文学”打破了当代文学此前各种思潮所体现出的单一的政治视角,而生成了更为开阔的文化视野。另一方面,“寻根文学”的创作实践,打破了现实主义独尊的格局。总体精神上表现出浪漫主义倾向,但其艺术取向却是多元的,糅合了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多种表现手法。
- 上一篇: 【外国文学】契诃夫戏剧的创作特点
相关推荐
- 【古代文论】先秦道家的文学批评
- Posted on 05月20日
- 【古代文论】儒家、道家对唐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影响
- Posted on 07月17日
- 2015年中山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专业目录
- Posted on 05月22日
- 2009—2014年中山大学文学考研报名录取人数统计
- Posted on 03月04日